-
2020-02-252月25日,阜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、院長吳世琦和黨組成員、副院長杜楓等人來我公司深入了解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產情況
-
2020-02-24市經信局和太和縣經信局領導一行到我公司視察
-
2020-02-23太和縣委書記楊波到我公司調研企業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情況,并開展“四送一服”活動
行業動態
“十一五”期間,我國高技術產業依靠科技創新,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沖擊,取得了新成績,上了新臺階。
“十一五”期間,我國高技術產業保持快速發展,高技術制造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7.3%,2010年達到7.62萬億,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達到4924億美元,是2005年的2.3倍。信息技術服務、數字內容服務、電子商務、研發設計服務等高技術服務業快速發展,信息、生物等高技術廣泛應用與滲透,為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作出了重要貢獻,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。高技術服務業、生物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航空航天等一批新興產業蓬勃發展。信息產業“一枝獨秀”的局面逐步得到改變,占高技術產業的比例由2005年的80%調整到2010年的69%。一批高技術產業基地初具規模,93家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、83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、127個經濟技術開發區、58個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等已成為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。東部地區高技術產業進一步延伸,中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規模快速增長。產業空間的合理格局逐步形成。
產業技術創新實力明顯增強。產業的研發投入穩步提高,2009年達到892億元,是2005年的2.5倍,年均增長25.2%。產業的專利擁有量大幅增長,2009年達到41170件,是2005年的6.2倍,年均增長57.7%。在信息、生物、新能源等領域新建一批國家工程研究所和國家工程實驗室,產業技術創新的物質基礎進一步夯實。高速鐵路、計算機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并實現產業化。涌現出華為、聯想等一批具有較強創新活力的企業,營業收入過百億元的高技術企業超過40家,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。
產業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高。“十一五”期間,高技術產業的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,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由2005年的28.6%提高到2010年的31.2%,我國成為世界重要的高技術產品生產制造基地。隨著產業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,高技術產業出口開始由簡單的加工貿易出口向資本、技術輸出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轉變,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日益提升。產業技術開發和標準研制等國際合作向深度和廣度發展。但也要看到,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,主要表現在:產業加工裝配比重依然過大,產品附加值偏低,大而不強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變;企業的整體創新能力依然薄弱,掌握的關鍵技術嚴重不足;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比較缺乏,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尚未建立,產業持續發展的動力不足;與高技術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政策環境尚待進一步改善。
- 上一個:單絲濾布的特點
- 下一個:“十一五”期間的環保行業